AI将夺走人类的“饭碗”?听听科技大咖们怎么说!
中国经济网天津5月18日讯(记者刘潇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火爆出圈,再次引发全世界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广泛关注,更让人们体会到大模型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今日开幕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来自全球科技领域的学者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将成为人类自身的“威胁”这一话题发表了各自的深入见解。
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今日在天津开幕。图为大会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刘潇潇/摄
“我不担心大模型会导致人类工作机会减少。”百度CEO李彦宏在题为《大模型改变人工智能》的演讲中表示,“人类最大的危险和最大的不可持续,并不是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相反的,我们停止创新,不发明不创造不进步,按照惯性走下去,所带来的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风险,才是人类最大的威胁。”
在李彦宏看来,探知答案的最好方法是回顾过去。他以过去几百年间的井下背水工、马车夫、打字员等职业为例,指出随着这些工种的消失,很多新的工作也随之出现,并且伴随着人口增长和人均GDP高速提升。”重写后句子如下:
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大型模型不会导致人类就业机会减少,或者生活变得更糟。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能否帮助年轻一代适应快速的技术变化。”
与此同时,更多与会嘉宾对人工智能的前景同样持乐观态度。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州执行委员会主席伊萨琴科认为,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将提升人类的福祉,并将人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电子纳米系统研究所所长哈拉德·库恩认为,在智能驾驶领域,具有极低功耗的人工智能将推动微电子和芯片领域的纳米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领域所创造的价值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相较于仅用于画画、写诗等娱乐性应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指出,通过部署算力资源、提升算力效率,企业可以更快结合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挖掘数据价值,从而更好支撑商业决策。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以公司推出的星火大模型为例,通用人工智能正在持续为开发者赋能,这极大降低了创业者的门槛。如果你能掌握Prompt写作的技能,并拥有创意和想法,那么许多事情就可以借助通用人工智能来完成。”
据了解,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于5月18日至21日在天津举行。大会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聚合天下英才共谋智能未来,聚集智慧成果,实现共享共赢,全面打造展示智慧天津、数字中国的全新窗口。
人工智能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潜在的变革。但是,有人担心,随着AI的快速发展,它将会夺走人类的“饭碗”。那么,AI真的会取代人类吗?听听科技大咖们怎么说!
一、不会取代人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有创造力和创造力的智慧。”AI目前的应用还局限在数据分析、模拟计算、预测及自动化制造等范围内。相较于人类,AI依然远远不及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现力。此外,只要人类保持着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我们仍能处于AI不可取代的位置。
二、会影响就业市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AI的发展也会影响就业市场。自动化技术的出现让许多繁琐的工作环节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但也面临人力减少的风险。然而,在AI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AI专业人士和技术人才来开发和维护系统,这也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
三、需要加强人工智能伦理
AI现在会按照事先规定的模型来进行决策。但是,AI缺乏人类伦理和道德判断,导致在某些情况下会做出不合理的甚至是危害人类的决策。因此,有必要加强人类与AI的合作,同时发展相关的伦理和法律法规。
总之,AI的出现让人们打开了创新和发展的大门,同时也需要我们保持冷静和理性,加强对AI的监管和控制。在未来的发展中,AI与人类的合作将会愈加紧密,共同推动科技的进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