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8支队伍超6000人参赛 2023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落幕

2023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日前在安徽芜湖落幕,赛事吸引了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海军航空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172所高校、院所的2118支队伍,参赛选手超过6000人。


本次比赛紧扣“工程”“应用”和“实践”,通过完成明确和具体工程任务,代替人或协助人来进行工作,项目强调动手实践。工程越野对抗、竞技,机器人物流分拣、配送,机器人舞蹈两足仿人、多足仿生等赛项中细致的目标任务考验着参赛者和机器人的作业能力。



超6000人参赛!2118支队伍角逐2023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

浙江科技学院学生 苗航瑜: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们积极改进与开发了很多新的想法,让我们的机器人更加完美。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类机器人创新大赛,竞赛涵盖了空中机器人、机器人物流、仿人竞速、人工智能、医学工程等20余个大项。选手在比赛环节中表现出了创新思维、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创立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机器人竞赛活动。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地主持了十届比赛,数百所学校参赛,近万名师生参与其中。



2023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于9月17日在西安成功落幕,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支队伍参赛,共计2118支队伍、超过6000名选手参与角逐。以下是比赛亮点。
挑战高精度场地与视觉加持
本次比赛把重心放在“场地复杂性”、“设计创新性”、“自主探索能力”等方面,使得参赛队伍面临的挑战更加考验队伍整体实力。同时,视觉加持也成为队伍竞争中的一道风景线。
强强联手实现开放共赢
秉持开放创新、共享共赢的理念,比赛组委会相继与机器人行业领袖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机器人领域技术进步和项目应用。
鼓励年轻人参与机器人领域
本次比赛特别注重对大学生、青年学生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器人领域实践和交流机会,以期在比赛中激发年轻人对未来技术的热情。
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为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相信通过这样的比赛平台的搭建,必将促进各地企业、高校等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打造更具生命力、活力、创新性的中国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