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内存厂商遭受寒冬 DRAM内存价格持续下跌
5月26日消息,根据集邦咨询发布的最新研究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DRAM内存行业总收入约为96.6亿美元,环比减少21.2%,延续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趋势。
三大内存厂商在这一波低迷中都未能幸免。三星的营收约为417亿美元,市场份额下降至43.2%,较上月环比下降了24.7%。供货订单限制是三星自己品牌手机出货量和平均售价双重下滑的主要原因。
美光的市场份额增至28.2%,去年同期收入约为27.2亿美元,环比下降了3.8%。美光因去年底的出货订单推动成为三大内存制造商中唯一出货量呈现正增长的厂商,尽管财报统计周期比较早。
SK海力士的收入约为23.1亿美元,份额降至23.9%,大幅下降了31.7%,为三大内存厂商中降幅最高的。出货量和平均售价都下滑了超过15%。
据小编了解,由于平均售价快速下跌,三大内存厂商的一季度营业利润都由正转负,而在DRAM价格持续下行的情况下,预计第二季度的营业利润仍将为负值。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三大厂商纷纷启动了减产措施,设备空闲率分别增长到23%、26%和18%。
南亚在台湾系厂商中的出货量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收入在第一季度减少了16.7%,但其市场份额已经增至2.2%。由于1Anm工艺尚未大规模量产,主流仍停留在20nm,南亚的营业利润下降至-44.9%,但设备空闲率有望从30%降至20%。
华邦的收入减少了8.8%,但份额增至1.0%。其中,笔记本电脑和电视订单表现不错,但车用和网络等需求疲软。
力积电的收入下降了12.3%,算上代工则大幅下跌了22.6%,主要原因是价格下滑和需求疲软。
DRAM内存行业供应过剩的情况仍未得到改善,价格一直在下降,这是集邦咨询的观点。尽管第二季度预计出货量将增加,但受到价格下跌幅度的限制,收入增长幅度会非常有限。
展望下半年,随着原厂陆续减产,DRAM价格的跌幅有望逐渐收敛,但止跌回升仍然遥遥无期。
全球知名内存厂商三星、SK Hynix和Micron Technology公司正在面临崩溃性的内存价格下跌。DRAM内存价格已经下跌了15个月,对于这三大巨头而言,此时正是非常严峻的时刻。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场内存价格战的真正原因以及其对厂商以及整个产业的影响。
内存市场竞争激烈:数量超过需求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内存需求猛增,在需求旺盛的市场中逐渐进入了供应过剩时期。当大量新产能被投入市场时,价格自然而然地走低。去年末,市场上仅有三家主要厂商新推出新的产能,导致了数字存储器的价格下跌。据业内人士称,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到2020年。
厂商仍在扩产:下一步怎么走?
随着市场需求的飞速增长,厂商依然在扩大生产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虽然硬件价格的下降会抑制扩张,但是投资仍在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们将不得不减缓内存压力,寻找新的技术以获得更多利润。
内存价格形成新规律:厂商该如何适应?
面对市场需求以及利润的下降,厂商应该开始寻找新的策略以适应这一新的内存价格规律。一些专家指出,厂商需要着手探索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其他领域、寻找新的收益来源。例如,开发与内存技术相关的独立的软件或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未来的时代,这些可不仅仅只是硬件制造商所能掌控的领域。
总的来说,这场内存价格战对于三星、SK Hynix和Micron Technology等厂商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厂商也有许多机会可以抓住。面对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的市场,厂商们应该寻找新的策略来适应这一新的内存价格规律,寻找新的技术并探索其他可以带来收入的领域。